【Industry】中國電動車產業|技術升級與出口拓展並進,應對關稅挑戰加速全球化
- KD Investment Research
- 8月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5年8月5日
KD Investment Research
作者:Jonathan Yuen、Miles Chiou
A. 核心研究觀點
中國電動車產業鏈優勢完整
中國已建立全球最完整的電動車產業鏈,從鋰礦開採、電池製造到整車裝配一應俱全,2024年新能源車市占率突破51%,成為全球電動車最大市場。
政策支持轉向生態建構與產業升級
中國購車補貼退場後,改以購置稅減免、綠色信貸、研發加計扣除等政策扶持產業生態;香港則聚焦「基建+稅制」雙軌推進,推動滲透率突破75%。
出口擴張與全球佈局加速
中國車企積極避開美國關稅壁壘,轉向東南亞、中東、非洲與拉美等新興市場,以海外建廠、技術授權取代商品出口,形成「雙循環+技術輸出」模式。
下游轉向軟體訂閱與生態變現
中國車企效仿特斯拉,導入FSD與BaaS(電池租賃)等訂閱模式,創造穩定現金流;車聯網數據變現成為長期利潤新來源。
風險與挑戰仍存:產能利用率分化、品質與成本壓力上升
產能過剩、品質控管與合規成本為短期風險,尤其中小電池廠將受新安全標準淘汰。
B. 估值觀察
領先廠商如比亞迪、蔚來已形成軟體+硬體整合生態圈,在技術輸出與訂閱服務加持下,毛利結構優化。
短期壓力導致整體利潤率壓縮至4.3%,但中長期隨 ESG 驅動與技術升級,有望推升估值重回合理區間。
C. 風險因素
貿易壁壘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
美國電動車關稅高達206.5%,中國車企暫避進入;歐洲與東南亞關稅較低,但政策風險仍需關注。
品質與產能極化
中低階車型品質問題頻出,PHEV與增程車PP100指數高企,產能利用率兩極分化。
安全與監管成本上升
中國與歐盟同步提升電池與整車安全標準,短期推高合規成本,淘汰中小企業。
D. KD Capital 觀點
中國電動車產業正進入由政策驅動轉向技術與商業模式驅動的關鍵轉型期。從單一硬體銷售轉向軟體訂閱與全球生態佈局,是企業突破同質競爭的關鍵。雖短期受制於品質、關稅與產能問題,但中長期在ESG、智能駕駛與儲能等支撐下,仍具成長潛力。建議關注具備研發力與海外佈局能力的龍頭廠商,並追蹤政策與出口變化對利潤與估值的影響。
📌 免責聲明: 本報告僅為一般性資訊用途,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或買賣任何金融商品之意圖。文中所有資料與分析均為KD Capital於撰寫時點之觀點,未保證其完整性或未來有效性,實際投資決策請諮詢合格金融顧問後再行判斷。
留言